亞太科學教育論壇,第十期,第二冊,文章十一(二零零九年十二月)
陳正治、陳虹樺
水表面張力之教學省思-真的有所謂的「水平面」嗎?
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

肆、研究發現

本研究之實驗活動皆以先問答、後操作、最後總結的方式進行,透過POE(預測Predict、觀察Observe、解釋Explain)的過程,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,在衝突中找尋科學的學習方式。

從實驗一到實驗五的過程中,可以發現學生對於自己本身的先前經驗與實驗結果造成衝突時,往往都是不可置信的表情,並且對於新發現充滿挑戰的精神。例如實驗三進行「水的包容度」時,學生會發現即使杯中已裝滿了水,但是投入越來越多迴紋針但水卻不會往外溢出時,學生的眼神表現出驚奇狀(圖6),並要求進行投入水中迴紋針數量的競賽。從孔恩(T. S. Kuhn,1970)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觀點,科學會持續不斷的發展,正是因為有許多異例的出現,對這些孩子來講,實驗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不相同時,他們選擇瞭解並挑戰之,顯示科學學習對他們來講並不是一門艱深難已入門的學問,也是筆者設計動手操作實驗的原意。

 

▲圖5: 專注地將迴紋針投入水中

▲圖6: 驚呼的表情盯著鼓起的水面

另外在實驗四活動「『水面』大公開」進行前,筆者首先提問:「各位都看過裝滿水的杯子,當繼續加入水時水面會呈現鼓起的形狀;那麼,當水位低於杯緣時(如8分滿),試問,水面呈現怎樣呢?請選擇下列圖形A至D中的哪一項?」 學生以舊經驗來判斷答案的統計結果如表1,可以發現16位學生在前測時有半數的人選擇(B),但經觀察後,他們會發現水面僅中央部位水平,因此在後測時所有的學生都改選(D),顯示學生大多數還是相信眼見為憑,對於國小學童學習科學原理原則時,五官可感覺到的經驗對他們來講仍是重要的學習過程。

表1:不同水位時,側看水面形狀圖

 

 

 

 

說明

中間呈下凹

與桌面平行

上凸

四週上拉、中間水平

選項

A

B

C

D

實驗

1人

8人

3人

4人

0人

0人

0人

16人

在實驗五「水面浮針」活動中,為了讓學生更清楚觀察到水的表面張力也是一種力的現象,筆者首先示範將一枚迴紋針,輕輕地平放在兩條細繩上,再徐徐地放入8分滿水位的杯子中央(如圖7),貼近杯緣看,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迴紋針平躺在水面中央處(如圖8),且迴紋針與水面接觸點有些下陷。緊接著,請學生進行不同水位高度時,迴紋針因水的表面張力而飄浮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否會改變。

學生觀察的結果是:當水面低於杯緣時,迴紋針可以靜待在水中央,但水面平於杯緣時,迴紋針會自動往外移動至杯緣處,當水位高於杯緣呈鼓起狀時,(外觀像似布丁狀),水面中央處看似水平,但水位仍高於杯緣,迴紋針會自動由中央位置往外移動至杯緣處(如圖9),而當水位高於杯緣呈鼓起狀時,即使不用細繩,也可以輕易地將迴紋針平放在杯緣(如圖10),另外,即使用乾淨的牙籤將迴紋針拖曳至水面中央平坦處,迴紋針也會迅速地往外移動至杯緣處,最後,滴入一點點清潔劑在迴紋針附近時,他們可以發現迴紋針迅速沉入水中。

▲圖7: 迴紋針放在兩細繩上鼓起的水面

▲圖8: 水位低時,迴紋針靜待在水面中央

▲圖9: 水位平於或高於杯緣時,迴紋針會往外移動

▲圖10: 水位平於或高於杯緣時,平放迴紋針,亦可使其飄浮在水面上


Copyright (C) 2009 HKIEd APFSLT. Volume 10, Issue 2, Article 11 (Dec., 2009). All Rights Reserved.